細胞計數器為食品檢測助力:眼間已經十一月了,相信不少讀者已經和小編一樣,期待著用十月的工資在雙十一的時候好好的消費一把,同時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而每年雙十一,零食的銷售份額一直很客觀,毫不誇張的說,雙十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屬於吃貨的季節了。但是提到零食,有些內容就不得不提。近日,不少食品安全檢測機構以都針對食品市場展開了大規模的抽檢,與此同時,不少實驗室也受到了媒體等的食品檢測委托,大量的食品安全報告也隨之在網絡上傳播開來。而在眾多報告中不少都提到了一項特殊的指標——丙烯酰胺單位含量。丙烯酰胺是一種存在神經毒性與潛在致癌性的物質,被國際癌症機構列為2A類致癌物。而根據此前WHO technique report series 930的相關數據來看,丙烯酰胺在眾多食品中都有存在,並且像是薯片、果幹、麵包等較為熱門零食中平均含量都不低。此外,即便是奶製品、新鮮果蔬這類本身丙烯酰胺含量並不高的食品,在經過烘烤、油炸、煎炒等烹飪方式後,含量也會有明顯上升。雖然沒有相關規範限製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限量,但是我國是有明確的食品中丙烯酰胺檢測標準來輔助有關部門管理食品市場的。依照GB5009.204——2014中提到的,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檢測可以采用穩定性同位素稀釋的液相色譜、細胞計數器、氣相色譜 |